一个心里有火的厦门老佛系,跑山里办了场旅行音乐会
2018-05-10|来自: UBS国际
感觉分分钟都可以坐下来,跟你讲禅论道。如果再挂串佛珠,他真的可以阿弥陀佛。
但陈逸新心里还是烧着一团火。这团火,让他久久不肯轻易老去。
这跟年龄或身体没什么关系,是来自骨子里的东西。
就像他一边说着“玩不动了”,一边却兴致勃勃地张罗,要跑去山里办一场旅行音乐节。
陈逸新曾经是个摇滚青年,这身份,其实显得很古老,甚至有点点土。
每一个名字,都是一段中国摇滚历史。
陈逸新从小在铁路公园附近长大。2002年,他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,从厦门海岛赶去北京首都。
在北京,陈逸新这个海岛青年,第一次知道——Live House是用来看演出的,小酒馆里有很多乐队在唱歌。
跟在厦门听磁带或打口碟不一样,摇滚必须去现场。
也知道了摇滚的真正意义,是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呼吸每一口空气。
陈逸新大概是这个时候彻底爱上摇滚现场的,包括很多年后的现在,他都没法接受,一个演出现场,是不自由的。
那时候窦唯已经成仙,在台上吟着大家听不懂的调子,底下观众寥寥无几。窦唯自由自在,畅快淋漓。
他也看过谢天笑的复出,人山人海,老谢既在水里也在陆地,冷血动物的最好时期。
陈逸新甚至见过,在海淀公园,迷笛音乐节。台上台下,欢腾奔放。
没有比这——更摇滚更魔幻更暴躁更现实主义的现场了,This is China。
毕业后,陈逸新回到厦门海岛。
有时候POGO玩太野,被撞得晕头转向,停下来醒醒脑,继续接着撞。
然后,陈逸新遇到阿雷,曾厝垵梦旅人的创始人。
两个人认识之后,朗地咖啡的海报墙,几乎被阿雷一个人承包了。
陈逸新也频繁跑去曾厝垵,但大部分时间,他找阿雷喝茶聊天,不看演出。
期间也遇到过北京那样的经历,演到一半,被村民关掉电闸,或门外警笛突然响起。
这样过了几年,陈逸新在铁路公园开起自己的卢卡青年旅舍,也组建了家庭,日子变得忙碌起来。
慢慢的,他也没那么排斥民谣了,虽然心里还是觉得,这种音乐有那么一点点娘炮。
陈逸新在梦旅人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少。
两个月前,陈逸新的卢卡,在龙岩的圆潭村山里,做了一家大自然工坊,他突发奇想,“为什么不在这里办个小型的现场音乐节?”
圆潭村,距离龙岩城镇不到10分钟车程,又正好藏于山谷,天大地大,不怕扰民。
于是就有了这场——大概是福建史上准备时间最短的山野音乐节,从筹备到演出,只有两个多星期。
设备是梦旅人自己的,租一辆大卡车,从厦门拉过来。
音乐节主题叫“JAM Seesion”,即兴演唱,音乐旅行。演出嘉宾有搞爷的咣乐队、樊麟、黄艺辉……
这可能就是摇滚该有的样子,去山里,去现场,去一醉方休,去天南地北,去跟梦旅人说声你好。

